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大明之无敌暴君 > 第452章 军事改革
    樊龙的回答,令李如安有些意。

    ,原来他不是去寻自己女儿,看来无论自己答不答应,王永吉也是跑不掉的。

    只听樊龙大笑几声,带着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家丁直奔着南城门而去,后者却愣在原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另一边,京城之中,朱由检亲临演武场。

    看着台下崭新的禁军,欣慰不已。

    不久之前,朱由检萌生了想要发展线列步兵方阵的念头。

    并且仿照拿破仑的近卫掷弹兵团,建立了大明第一支成建制的掷弹兵团——禁军“飞雷营”。

    这是自皇家火枪骑兵以外,第二个独立成营的火器兵种。

    飞雷营的兵士,全部由英国公张世泽亲自从禁军中挑选,全都是臂力过人,胆气超群之人。

    他们穿着新式的盔甲,腰间悬挂着六局研制出来的新型震天雷,每人都还佩戴着一把长剑。

    这种新型震天雷和以往军中流传的那种很不一样。

    不仅体积小了许多,大约只有一般兵士手掌大出一点,而且威力更加强劲。

    最主要的是,六局改善了制造工艺。

    爆炸时声如霹雳,雷壳四散,也能造成伤敌和震慑的效果,基本就是早期的手雷。

    除此之外,为了应付各种地形和情况下的野战、守城战。

    飞雷营还装备了改造后的大量毒火球、万人敌和火龙出水。

    这几样的威力也不容小觑,一个是明代版的毒气弹,一个是明代版的燃烧弹,火龙出水则是专门用于海战。

    飞雷营的身边,是按照崭新出台的《大明步兵操典》列队的禁军兵士。

    《大明步兵操典》是朱由检亲自主持,由兵部、内阁协同拟成。

    在这期间,张世泽、周遇吉、董琦、王先通,还有以汤若望、南怀仁为主的诸多传教士也参与其中。

    操典中明确规定了大明步兵平时的操训、分营,战时的扎营、列阵等事。

    将现如今大明内部繁杂的军阵之事统筹概括,形成一个整体。

    按其中规定,现如今大明步军的阵型被归为三种,便是早就存在的方阵、纵阵和新出现的线列阵型。

    方阵基本就是形成一个方方正正的阵型,远程在前,近战在后,骑兵位于其侧,是各军将常用的阵型。

    至于线列阵型……

    并非传统西方的线列步兵,归根结底就是比如今西方国家也要更先进一些。

    朱由检吸纳了如今西方国家已普及阵型,革除弊端,再针对如今大明野战不足的现状,改造成适合大明兵马的线列阵型。

    西方自十七世纪初,英荷瑞等各个国家的步兵都陆续采用了以手持枪械的远程步兵为主的线列阵型。

    总而言之,便是将远程步兵排成宽而浅的线列,然后齐射!

    与常理上的大明排枪不同。

    他们步兵的一条线列,有二至四排士兵间杂列队。

    大明如今最能发挥火枪远程威力的阵型人人都知道,是广泛使用的三段击,这还是几百年前沐英的首创。

    出现了遂发枪之后,西方对如何能最大花发挥火枪威力有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只有密集而松散的阵型,才能起到如上效果。

    何谓密集而又松散?

    欧洲的线列步兵以形成密集火力为目的排列。

    但放眼望去,阵型显得异常松散和脆弱,明眼看来是如此,但这也方便他们在对抗骑兵时相对灵活,可以迅速解阵!

    如此灵活的线列步兵,可以让他们随时解阵再结阵,高效的发射而出一轮又一轮的密集火力。

    而松散的阵型,却往往又让对手疲于奔命,逐渐败退。

    这是当时西方人数较少,战斗规模往往不大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阵型。

    但朱由检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大明也不缺人,禁军怎么着也有小十万之众。

    所以这种西方普及的线列阵型,似乎并不适用于大明步兵。

    既然不适用,那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成自己的。

    经过多日钻研,这才有了如今这大明版的线列阵型。

    说起来,朱由检还挺有成就感的。

    这玩意虽说还是借用西方那一套改过来的,不过好歹也是普及线列的开始,意义肯定重大。

    别管后世怎么想朕如今搞的这些事儿,管这叫改革也好,管这叫重大转折也罢。

    反正朕决定要改的,肯定就是要改的!

    这种大明版的线列阵型,不仅有西方线列步兵灵活高效的特点。

    最主要的是适合如今明军,理论上说,能大幅提升野战的作战能力。

    在近距离内,明军遂发火枪手的准确度能够相对地提高,加上密集而又趋近于松散的阵型,可以发挥出最猛的火力。

    以松散阵型排列的火枪手,能够寻找掩护,而且相对地灵活。

    但是,在对抗骑兵时十分脆弱,也不能守住阵地,这就是西方式的线列弱点。

    如何规避这一弱点,这就是《大明步军操典》存在的意义之一!

    针对建奴以八旗骑兵为主力的特点,步军操典列出了最理想的应对方式。

    在遭到建奴骑兵包围时,线列火枪手将迅速转变为方阵,撤出缠斗。

    每逢战时,明军要额外安排步兵纵阵,线列步兵变为方阵撤退。

    将由纵阵之内的散兵与骑兵提供支持、掩护。

    这种方阵是兵部尚书朱大典,当时灵机一动提出来的。

    朱由检很意外,随即采纳用于军中。

    按朱大典所述,这种专用于火枪手撤出战斗的方阵中间是空心。

    不同于长枪手、刀盾手与明军中旧式火枪手常用的方阵,极其灵活可变。

    汤若望提出,在西方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步兵,以线列阵型行进时,速度仍然会非常缓慢。

    而且南怀仁也补充,说在行进时,如今西方普遍的线列阵型很容易裂开。

    特别是在通过灌木、森林地形时,他想明军应该也不能无视这一点!